闵行天宸汇·天宸汇(售楼处电话)天宸汇首页网站-天宸汇售楼处欢迎您|楼盘评测-详情|户型配套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八大亮点:
1,全球珍藏127席都市和院
2,约30万方上海都市综合体
3,24H酒店星级物业服务
4,国际三级健康管理体系
5,入则宁静,出则繁华
6,学府林立,百万方商业集萃
7,人才高地,一路两大科创心
8,立体枢纽,自驾轨交随心选
开发商:仲盛集团
面积:525-717平米(和院)
单价:44500元/平
总价:2100-2900万
首付比例:51%
交房时间:现房
总户数:127套
在(可)售户数:58套
装修标准:毛坯
占地面积:约400亩(天宸国际社区总占地)
建筑面积:约22.3万平方米
总车位数:329(天宸汇·和院)
容积率:0.7
地上车位:20
地下车位:309
车位配比:1:2.5
车位属性:20个临时车位,309个产权车位
层高:一层3.8米;二层3.3米,地下3~6米;
物业公司: 天之宸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物业费:14元(仅按地上面积计算)
地理位置:
天宸国际社区:坐落于上海西南主城,毗邻虹桥与莘庄两大城市副中心,位于上海西南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莘庄、梅陇板块。莘庄板块深耕发展20余年,现周边商业配套设施成熟,教育和医疗配套设施完善。集合本项目综合性产业形态的落位在不久的将来将构筑成上海新一代的国际社区!
周边拥有四轨交、三高架。
距离轨交5号线银都路站、15号线景西路站均为1.5公里;
距离机场联络线(预计2024年开通)华泾站仅约4公里;
距离嘉闵线(预计2025年开通)银都路站仅1.5公里;
本项目紧邻S4沪金高速入口,直接连接沪闵高架、外环高架;
沿银都路向东行车3公里上虹梅高架路,直接通达中环高架;
目前,银都路越江隧道工程和S4沪金高速抬高工程均已开工,完工后银都路西向平穿S4沪金高速,便捷通达七宝、虹桥;银都路越江隧道东向直达浦东与芦恒路连通到前滩。
经由以上道路,驾车从本项目出发,5分钟可达莘庄交通枢纽,15分钟到达徐家汇和前滩,20分钟到达虹桥枢纽,25分钟到达静安寺和新天地。
总建筑面积约22.3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区为127套和院式客房,容积率仅约0.7,为上海主城区首个酒店式低密度城市和院社区!4种户型,主力户型的面积在540~580平方米左右,包括地上两层和地下两层在内,地上面积约250~350平方米左右,地下面积在280~420平方米左右!户型均为全套间设计,拥有4~5个套间,每户还配置有2至3个车位。各户型均纵向分层,互不干扰。根据不同户型,庭院开间约9~12米,客厅开间约8~12米,二层为私密独立卧房,地下二层为社交会客空间,地下一层为书房、茶坊、客房等多功能空间。
样板间:
天宸汇售楼处电话:400-8874-108✔【已认证】
天宸汇营销中心电话:400-8874-108✔✔【已认证】
上海天宸汇官方售楼处电话:400-8874-108 VIPLINE✔✔✔【已认证】
如有问题可来电咨询,线上售楼中心,预约销售专员,一对一为您服务!
想了解天宸汇更多信息?拨打售楼处营销中心热线:400-8874-108 (中介勿扰)【24小时热线】
楼盘项目全面介绍,本电话为开发商提供线上预约售楼电话,楼盘项目全面介绍(包含楼盘简介,均价,房价,现房,期房,别墅,叠墅,大平层,价格,楼盘地址,户型图,交通规划,备案价,备案名,项目配套,样板间,开盘时间,认筹时间,楼盘详情,售楼处电话,最新消息,最新详情,周边配套,一房一价,最新进展等详情咨询)楼盘详情丨价格丨更多优惠丨机不可失丨欢迎致电丨诚邀品鉴!售楼处位置丨特价房丨工抵房丨剩余房源丨户型图丨最新消息丨免责声明:将文章内容综合来源于网络、只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如有问题欢迎来电咨询,专业一对一热情服务,让您用专业眼光去买房.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楼盘详情,欢迎提前预约拨打
2025年5月6日,河南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提出: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适用范围为中心城区。
“现房销售”和“商品房预售制”相对,指的是已完成建设并取得入住许可的商品住宅,核心特点为“即买即交付”。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全国现房销售占比达32.16%,较2024年全年26.97%提升5.19%,为近十年来最高点。
此外,据CRIC统计,2024年以来,全国至少32个省市推进现房销售试点相关文件。
但从目前来看,现房销售制度仍面临难以全面铺开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现房销售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试行。
近期,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的批前公示,公示期2025年5月6日至2025年5月15日。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适用范围为中心城区,新出让土地的时间,以土地出让合同签订日期为准。
消息一出,将现房销售的讨论度再次推向台前。
从“现房销售”发展时间点来看,早在2015年,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已出现个别现房销售的地块。随后,在市场上行周期下,苏州、杭州等城市也试图通过“现房销售”来控制土地市场过热的势态。
2020年5月,《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明确本地居民多套住房限购政策及现房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在2020年3月8日后(含3月8日),通过出让取得的土地建设的商品住宅,实行现房销售制度。这也使得海南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出台现房销售政策的省份。
到了2023年,1月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提到“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随后广东、山东、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积极反应,并开始推行现房试点。
2023年9月,雄安新区取消了商品房预售制度,成为继海南后第二个进行全面现房销售的地区。
2024年8月,住建部就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中提到“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并明确“在土地出让时就约定实行现房销售,结合实践制定配套政策。”
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上系统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改革,明确2025年重点任务,指出要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其中包括“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
据CRIC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全国至少32个省市发布推进现房销售试点相关文件。
从政策内容来看,大部分省市采取以鼓励为主,辅以税收优惠、缓缴配套设施费、鼓励金融机构给予贷款优惠政策等措施。像此次河南信阳市这样明文发布“一律实行现房销售”的仍为极少数。
主要还是因为目前不具备全面铺开的条件,只能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试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2月全国现房销售面积达2960.83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达6246.16万平方米,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升至32.16%。较2024年全年26.97%提升5.19%,较2020年低点时增长近22%。
近10年来,我国商品住宅现房销售比例先降后升,2015年-2020年,现房销售占比由23%逐步回落至10.16%,2022年起,受新房交付事件影响,购房者对现房偏好增加,现房销售占比开始触底反弹,目前已达十年来的最高点。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现房销售面积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主动选择。
大部分现房房源为整体市场转冷时期的滞销房源及尾盘。在行业下行压力下,不少项目被动从期房卖到现房,其中虽然有部分为“现房地块”、部分为开发商主动选择现房销售,但整体而言,仍以“被动期房”为主。
这一点也可以从现房和期房的销售均价看出,2019年至今现房销售价格整体低于期房价格,且从2020年起差距变大。
一般而言,现房销售拉长了项目的回款周期,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因此大多主动现房项目都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空间,且大部分都为中高端项目。
以上海黄浦区五里桥街道104街坊39/1地块为例,该地块为上海现房销售试点地块,自2014年拿地到2020年项目开盘,历经了6年时间,最终推出28户190平以上大平层房源,均价137000元/平方米(拿地楼板价59859元/平方米),2020年全年以该项目为中心周围3公里内的项目成交均价为122457元/平方米。
同样的从北京2021年拍出的“现房销售地块”来看,仅有优质土地资源能够到达熔断价后到达这一环节,因此大多数现房项目分布于朝阳区、海淀区这两个重点区域,且房价与地价之间大多留足了相对充裕的盈利空间。
就现房销售本身来看,目前全国各地的市场都处于一个缩量的阶段,整体政策走向也以“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为主。现房销售受“现房”要求影响,一方面从拿地到开盘的整体周期将被明显拉长,另一方面要完成建设才能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控增量”“化风险”的作用。
同时,从全国首个现房销售政策的省份海南来看,截至目前海南实施现房销售已经有4年有余,已有超过8万套住房(含安居房)实现了现房销售。
经过压力测试、企业适应、市场磨合,第一批现房交付的商品住宅项目已于2022年陆续上市。除了“所见即所得”“质价相符”的优势特性之外,还倒逼开发企业更加注重提升住宅品质,完善设施配套,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助推了建筑业向智能化、生态化、装配式转型升级。
在整体新房市场加速进入“好房子”时代下,现房销售也对促进“提质增效”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从现阶段来看,推进现房销售还是存在一定的难点,包括土地出让制度、金融政策、财税政策、销售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都要逐一跟上。
这些配套政策和制度落实完善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当前正处于房地产发展模式和机制转变的关键期,有序推进现房销售有助于新模式的建立。
但就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和压力而言,现房销售对于房企和地方政府都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其中如何避开负面影响或者弱化负面影响,依然是一个大的问题。
尤其是目前房企资金流压力依然较大,现房销售既考验企业资金实力也考验其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转型期间必然承受一系列“阵痛”。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