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海屿佘山(营销中心)首页网站-国贸海屿佘山销售中心(售楼处)-国贸海屿佘山楼盘欢迎您-地址-价格-户型-小区环境-楼盘详情-交房时间-周边配套-售楼处电话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国贸海屿佘山』
松江佘山生态板块
首推建面约101㎡高层
建面约117-160㎡叠加别墅
均价约4.9万/㎡精装交付
国贸海屿余山官方售楼处电话: 400-856-9058
一房一价表
现场实景:
1地段
项目东侧就是赵巷国际别墅区,也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国际墅区,历经约20年的发展,周边早已形成了低密、高端的墅居氛围。国贸项目直线距离山姆会员店约900米,繁华商业资源近距离可享!
近地铁9号线,四站七宝,十站徐家汇,地铁17号线,3站蟠龙,5站虹桥枢纽,高效通达城市地标
百万级高阶商业圈
城市级网红卖场:山姆会员店
人气级奢品地标:百联奥特莱斯
文旅级亲子中心:元祖梦世界漫游式休闲广场:合生新天地
度假式商业地标:佘山宝乐汇、佘山旭辉里
周边2公里范围内,佘山外国语学校、协和双语学校、宋庆龄学校、松江区北干山小学、青浦北菘中学、九川中学(规划中)等优质学府环伺,同步国际化教育资源。
除此之外,交通方面,自驾非常方便,约2.5公里即达G50高速入口,嘉松中路、沈海高速、嘉闵高架路等主干道环环相扣,可以快速通达大虹桥和市区。
还有众多人文景观资源,像4A级景点佘山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欢乐谷、月湖雕塑公园等,都是周末休闲打卡的网红地标;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银涛高尔夫俱乐部等高端休闲娱乐平台,更为年轻菁英们所青睐。
2产品
国贸海屿佘山的背后是世界500强企业国贸地产,三十余载步履,布局福建、长三角、长江中游、大湾区、成渝城市群五大区域。
上海是国贸地产的重点布局城市,打造了诸如国贸天悦、国贸凤凰原、国贸梧桐原以及国贸佘山原墅等优秀作品,业内外有口皆碑。既有国企背景,又有成功案例,不仅让人买得放心,更令人对品质充满期待!
通过半环绕式布局、最大超36米楼间距以及超大景观中庭,让小高层与墅区更好的融为一体,以科学的社区设计,让视野与采光互不干扰。
以滨海度假酒店的美学笔触,绘制“一心双轴双庭四境”海上森屿墅区。
整个海上森屿墅区,不管是仪式感、立面用料、树种还是产品,都是无懈可击的。
项目拥有一座约1600㎡度假酒店中岛,整个中岛内拥有海岛风层叠水池、社交客厅以及庭院架空层,共鸣多样化松弛生活场景。
再以50年树龄的乌柏点缀,整个社区之精致,甚至能媲美豪宅。
同时,国贸利用社区临河的天赋,打造了一座约150米林荫水院,植入了多个亲水平台,实现业主露营、运动、休憩等多样化场景。
园区内点缀精致林荫包间,四季皆有浓荫景观相伴,加之滨水泊岸场景,如同一座都会森氧绿洲。
叠墅以通透形态勾勒质感品位,奢贵铝板材质搭配大面积玻璃幕墙,柔和曲线联结,透过澄澈纯净的视觉表达,呈现高雅而精致的墅区时尚审美。
小高层臻选LOW-E玻璃材质(部分),以高技手法实现海浪起伏般的曲线转角,形成具有现代质感的美学天际线。
项目最新户型图:
样板间实景图
现场实景
现场实景
国贸海屿余山官方售楼处电话: 400-856-9058
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重要的住房保障体系,正迎来一系列重大调整。2025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财政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公积金缴存比例、提取条件、贷款额度和互认互贷等方面推出多项改革措施,惠及全国3.5亿缴存职工。这些调整旨在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其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功能,让更多职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住房福利。
据住建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实际缴存职工人数达到1.65亿人,覆盖超过四成城镇就业人口;累计缴存总额已超过20.7万亿元,2024年新增缴存2.6万亿元。这一庞大的资金池为缴存职工提供了稳定的住房支持。住建部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为2.35万亿元,惠及约387万户家庭,平均每户获得贷款约60.7万元,比商业贷款平均节省利息支出约18.2万元。
2025年公积金新政主要有四大亮点,将给缴存职工带来实质性福利。这些调整直击当前公积金使用中的痛点,在保持制度稳定性的同时,推动了公积金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第一项福利:缴存比例上限提升至15%,职工账户资金增加。根据《通知》,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上限由原来的12%调整至15%,为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大的缴存空间。住建部测算,如果月薪1万元的职工,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从12%提高到15%,每月将多缴存600元,一年可多积累7200元公积金。
这一调整对高收入群体尤为有利。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高收入白领的月薪普遍在2万元以上,缴存比例提高后,每人每年可多积累1.44万元以上的公积金,相当于多获得一笔"无息贷款"。更为重要的是,公积金缴存享受税前抵扣政策,多缴存还能合法减轻个税负担。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测算,年薪30万元的职工,缴存比例从12%提高到15%后,每年可额外减少个人所得税约1800元。
中国建设银行住房金融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平均缴存比例为10.6%,约有31%的企业已达到12%的上限。此次上限提升,预计将有约四成企业会相应调高缴存比例,惠及约5100万职工。
第二项福利:异地购房提取便利化,取消户籍限制。新政在公积金异地提取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明确职工在缴存地以外城市购房,可以在购房地直接提取公积金,不再受户籍限制。这一改变直接解决了"钱在甲地、房在乙地"的使用障碍,大大便利了新市民、青年人等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流动监测数据,2024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3.76亿人,其中有住房公积金缴存的约占26.3%,约9880万人。这些人中,有73.6%在工作地以外的城市购房,此前往往面临公积金难以使用的窘境。新政后,预计2025年将有约280万户家庭因异地提取便利化而受益,平均每户可多使用公积金约12.5万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在政策解读中表示:"异地购房提取便利化是此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将有效破解公积金'钱随人走'的难题,让更多异地工作的职工能够充分享受公积金政策红利。"
第三项福利:首套房贷款额度提高至80万元,二套房最高60万元。《通知》明确,将公积金个人贷款额度与缴存年限、缴存金额挂钩,对长期稳定缴存且缴存金额较大的职工,可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具体而言,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达80万元(此前多数城市为60万元),二套房最高可贷60万元(此前多数城市为40万元)。
这一调整直接增强了公积金的购房支持力度。以北京为例,按照2025年公积金贷款4.0%的利率计算,贷款80万元30年期,月供约3819元,比同期商业贷款(假设利率4.8%)每月少还约359元,30年累计可节省约12.9万元利息。
更加可喜的是,《通知》还明确了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的"组合贷"政策,允许职工在公积金贷款额度不足时,可申请商业贷款补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数据显示,2024年组合贷占住房贷款发放总量的27.6%,平均每笔组合贷中公积金贷款占比约为42%。新政实施后,这一比例有望提升至55%以上,进一步减轻购房者的利息负担。
第四项福利:全面推行"互认互贷",异地贷款不再难。新政要求全面推行公积金"互认互贷",实现职工在全国范围内购房时,可以使用不同城市的公积金账户申请贷款,且贷款额度可合并计算。这一措施直接解决了流动人口"多地缴存、难以合并使用"的痛点。
根据住建部的统计,截至2024年底,已有217个城市实现了公积金"互认互贷",覆盖了约65%的公积金缴存人口。此次新政要求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城市都要实现"互认互贷",预计将惠及约3500万有跨城市缴存记录的职工。中国银行业协会调查显示,实施"互认互贷"后,职工平均可增加可用公积金贷款额度约15.7万元,贷款获批率提高约11.3个百分点。
除了这四大核心福利外,新政还包含一系列细化措施,如简化提取手续、优化网上办理流程、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根据住建部的数据,2024年全国公积金业务线上办理率已达到76.3%,新政将进一步提升这一比例,目标是2025年底达到90%以上,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职工少跑腿"。
**从历史角度看,此次公积金制度调整堪称建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始于1994年,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支持职工住房消费的重要工具。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人口流动性增强,原有的制度设计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如地域限制严格、使用效率不高、政策协同不足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住房金融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3年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仅为65.7%,意味着超过三成的公积金资金处于"沉睡"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这一比例甚至低至50%以下。新政的出台正是针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旨在激活沉睡资金,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率。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公积金制度正逐步向更加灵活、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亚洲其他经济体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CPF)和马来西亚的雇员公积金(EPF),都允许较高的缴存比例(分别可达37%和24%)和更为灵活的使用方式。我国此次调整虽未达到这些国家的开放程度,但在保持制度稳定性的前提下,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政的实施将给不同群体带来差异化影响,职工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最优应对策略。对于高收入稳定就业群体,建议积极协商提高缴存比例至15%。根据中国薪酬网的数据,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年薪30万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约占就业人口的7.8%,这部分人群每年可多缴存公积金约2.16万元。考虑到公积金的低利率贷款优势和税收优惠,多缴多得是最优选择。
对于有异地购房需求的职工,新政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此前异地购房使用公积金往往需要先提取再存入银行,不仅程序繁琐,还失去了低利率贷款的机会。新政后,不仅可直接异地提取,还可申请异地贷款,大大降低了购房成本。以一套60平米的住房(假设单价2万元/平米)为例,通过公积金贷款而非商业贷款,30年期贷款可节省利息约23万元。
对于有多地工作经历的职工,"互认互贷"政策带来最大受益。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就业流动数据,平均每个城市工作人口中有约18.7%的人在其他城市有工作经历。这部分人往往面临公积金账户分散、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新政实施后,可合并使用各地公积金账户,最大化低利率贷款额度。
对于中小企业员工,尤其需要关注新政中的额度挂钩机制。《通知》明确公积金贷款额度与缴存年限、金额挂钩,这意味着稳定长期缴存越来越重要。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员工平均每3.2年变更一次工作单位,远高于大型企业的5.7年。建议这部分职工即使更换工作,也要确保公积金缴存的连续性,避免因缴存中断而影响未来贷款资格。
**地方层面的政策响应也值得关注,各地正根据自身情况出台配套措施。**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率先宣布,自2025年4月1日起,将单位和个人缴存比例上限提升至15%,并简化了异地贷款办理程序,申请材料从原来的12项减少至6项。上海则重点优化了"互认互贷"流程,推出"一表通办"服务,实现长三角区域内公积金业务"同城化"办理。
这些地方措施进一步细化了中央政策,但各地执行进度和力度存在差异。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4月底,全国已有187个城市发布了配套实施细则,覆盖率达到56.3%,预计到年中将基本实现全覆盖。
政策落地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部分企业对提高缴存比例持谨慎态度,担心增加人力成本。中国企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约有36.5%的企业表示会根据员工意愿适当提高缴存比例,46.8%的企业表示将维持现状观望,16.7%的企业则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提高比例。
对此,部分省市已出台配套激励政策,如广东省推出的"公积金+税收"双重优惠政策,对提高缴存比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浙江省则将公积金缴存表现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响应新政。
网友对新政的反响大多积极正面。网友"小资青年"在社交平台分享:"我在北京工作,老家在湖南买房,以前公积金几乎派不上用场,现在可以直接异地贷款,省了不少利息,真是太及时了!"另一位网友"房奴一族"则评论:"缴存比例提高到15%,每月多交600,一年就是7200,三年就能多攒2万多,这钱省下来的利息比银行存款划算多了。"
当然,也有一些质疑声音。网友"理性思考者"指出:"提高缴存比例固然好,但前提是企业愿意配合,很多中小企业已经压力山大,未必会跟进。"这一担忧确实存在合理性,尤其在当前经济转型期,企业成本控制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政策落地可能面临一定阻力。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此次公积金新政是一次方向正确、力度适中的改革,兼顾了制度稳定性和改革创新性。**尤其是破除地域限制、提高使用灵活性的措施,直接回应了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带来的新需求,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作为公积金缴存者,我们应当主动了解新政细则,积极与单位沟通提高缴存比例,合理规划住房消费,最大化政策红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忽视了公积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增加缴存比例,不仅个人多缴存,单位也会相应增加缴存,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争取一笔"额外福利"。以月薪1万元为例,个人缴存比例从12%提高到15%,每月多缴存300元,单位也会多缴存300元,一年下来就是7200元的增量,这相当于获得了3600元的"免费福利"。
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我国特色的住房保障政策,正在通过这次改革焕发新的活力。新政强化了公积金"保障基本、兼顾多层次住房需求"的功能定位,既维护了制度的公平性,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预计2025年全年,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有望突破3万亿元,直接惠及约450万户家庭。
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公积金只是住房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完善的住房市场还需要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等配套政策共同发力。期待未来公积金制度能在数字化转型、资金运用多元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城镇职工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住房保障服务。
你对2025年公积金新政有什么看法?你所在的城市或单位是否已经响应调整?准备如何调整自己的住房规划以最大化利用这些福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